FX168FX168

特朗普關稅協議推高進口汽車成本:新車均價恐破五萬美元大關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儘管市場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與歐盟和日本達成的關稅協議反應積極,但在實際層面,相關政策已悄然對美國消費者開出價格標籤——尤其是在汽車領域。

根據多家行業機構測算,在15%新關稅全面落地後,美國市場上新車的平均售價或將首次突破5萬美元大關。這一變化不僅關乎車企利潤表,更直接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家庭購車與用車成本。

15%新關稅落地,汽車行業成「最大買單者」

在上週末,美國宣佈對來自歐盟和日本的大部分進口商品徵收15%的統一關稅,包括汽車及零部件。這一稅率雖然低於此前威脅的30%,但仍高於業內原本預期,且覆蓋範圍廣泛。白宮方面將其稱爲「重大突破」,市場短期也因政策確定性迴歸而表現樂觀。

然而,這一政策的代價卻將轉嫁至終端消費者,尤其是汽車領域。Kelley Blue Book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新車平均售價已接近49,000美元,而新關稅若全面計入供應鏈成本,預計將使這一數字再上漲3,000美元以上。一些豪華品牌車型的漲幅甚至可能更高。

Marex分析師Edward Meir指出:「這些關稅協議對美元構成利好,同時降低了黃金等避險資產的吸引力。」他進一步表示:「它們也推動了風險偏好回暖,但結果是消費者最終要爲更高價格買單。」

從油價到車價,消費者失去「喘息空間」

在經歷了疫情後的供應鏈危機與通脹衝擊後,美國汽車價格早已大幅擡升。十年前,一輛新車的平均價格還僅爲30,000美元。而如今,不僅新車貴,保險、維修、零部件成本也紛紛上漲,令消費者倍感壓力。

雖然2024年下半年以來新車價格有所回落,但這主要源於利率穩定和供應回暖。目前根據Cox Automotive與穆迪聯合發佈的「購車可負擔性指數」,美國普通購車者需要用約37周工資來購買一輛新車,雖低於2022年的42周峯值,但仍遠高於2012-2021年均值。

進口車型廣泛受影響,美日歐車企首當其衝

美國市場近46%的汽車爲進口,其中大多數經濟型車型幾乎全靠進口滿足。豐田Prius、斯巴魯Impreza、馬自達Miata等日系車型均在影響範圍內。來自歐洲的大衆Golf、奧迪、奔馳、寶馬等也將因15%新關稅而變得更加昂貴。

更值得關注的是墨西哥與加拿大。雖然目前尚未與這兩個國家達成新協議,但特朗普政府已經對不滿足本地零部件比例的產品徵收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對產自這兩國的福特Maverick、雪佛蘭Blazer、本田Civic、雷克薩斯RX等熱銷車型構成直接影響。

此外,美國本土製造車型也無法倖免。由於部分零部件仍需進口,企業面臨原材料(尤其是鋼鐵與鋁)價格上漲。特朗普年初起對大部分進口鋼鋁徵收50%的關稅,進一步壓縮車企利潤空間。

通用汽車與Stellantis已在第二季度財報中明確表示,關稅政策正在侵蝕其盈利能力。外界預計,福特將在7月30日公佈的財報中也將傳遞類似信息。

分攤成本只是時間問題,「降價承諾」恐難兌現

儘管多數車型目前仍未調價,但業內普遍預期,車企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步將關稅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耶魯預算實驗室早前測算,若徵收25%的全面進口車關稅,將推動每輛車成本上漲6,400美元。即便當前稅率爲15%,最終成本也難以完全由製造商承擔。

「企業或許會暫時壓縮利潤應對,但他們不會承擔全部漲價壓力,尤其是在股東對利潤回報有要求的情況下。」一位產業分析師指出。

諷刺的是,特朗普在2024年大選時曾承諾「把價格降下來」,但今年初他卻公開表示:「我根本不在乎車企是否因此漲價。」

現實是,無論幅度幾何,消費者面對的將是更高的購車標籤、更貴的維修賬單、更沉重的保險保費。等到這些影響全面反映到終端市場,那些被讚譽爲「重大貿易勝利」的協議,或將被普通美國人重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