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不妨理性看待東方雨虹(002271.SZ)大股東的減持
最近,東方雨虹(002271.SZ)大股東的減持再次受到了市場的“羣嘲”。
從此前被指畫股權激勵大餅“坑”員工到如今“霸氣”為員工的虧損兜底,不過市場風向很快又轉向指員工雖然可能會有保底收益,但最終這減持操作還是讓小股東們含淚買了單。
這份員工持股計劃,可謂是伴隨東方雨虹股價下跌以來一直縈繞在其身上的一顆甩不掉的“牛皮癬”。此番減持再次讓市場輿論甚囂塵上,那麼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看待東方雨虹大股東的這番減持動作?
早在2021年3月,東方雨虹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彼時的A股市場行情熱絡,房地產行業也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象,作為產業鏈中的一員,東方雨虹業績股價接連豐收。
在當年6月份員工完成購股計劃時,當月東方雨虹盤中股價一度創下歷史高點,市值更是逼近1600億元。
但料誰也沒有想到,此後房地產市場迎來一系列風波,疊加A股接連調整下,東方雨虹如今已經從高位大幅下跌70%,員工持股計劃陷入大幅虧損局面。
(來源:富途行情)
從當時來看,彼時整個市場實際上也熱衷於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包括三棵樹、科順股份等多家建材行業的上市公司也在當年度相繼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本身無可厚非,其目的也多是為了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將員工收入的未來收益和公司股票的未來價值有機聯繫在一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此舉有助於挖掘公司內部成長的原動力,從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經營效率。
因此,站在當下來看,這份員工持股計劃雖然不如預期,但初心仍然還是上市公司機懷揣着積極的願景和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計劃中,東方雨虹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衞國更是承諾若年化收益率低於8%,將由他來兜底保底收益。彼時科順股份開展的員工持股計劃亦有類似操作,並頗受市場認可。
縱觀整個A股市場,這種兜底式的增持其實也並不少見,市場更是由此產生了“兜底概念股”。尤其是在2017年,彼時A股市場更是有一“兜”就升的行情,一眾上市公司以此作為公司股價的“速效救心丸”,以兜底的方式向市場傳遞對未來的信心,進而提振公司股價。
從市場邏輯層面來看,一般而言,對公司發展知根知底的上市公司實控人或管理層等拿出真金白銀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往往表明了其對未來公司股價前景的認可,認為當下的市值被低估。
東方雨虹推出員工持股計劃,並且大股東還承諾兜底,這也足以表明管理層對自己公司股票的未來走勢是非常有信心的。這不僅有助於員工有主人翁意識,推動公司更好的發展。同時在後續在不斷兑現業績與股價增長中,員工、公司和投資者也能夠實現多方共贏。
不過,很可惜,東方雨虹的這份員工持股計劃頗有點“生不逢時”,受困於多重因素,公司股價表現並未如預期,反而讓持股計劃形成了巨幅虧損,於是也有了此次大股東的減持公吿計劃,擬將減持所得資金將用於履行持股計劃兜底補足承諾。
相信很多人也會質疑,為什麼要通過減持而不是用大股東的自有資金來買單。
正如上述邏輯提到的,增持代表着對公司的看好,減持則是對市場釋放悲觀預期。
但站在當下低位的股價來看,此時的減持或許更多透露着一絲無奈。亦有媒體曾在報道中提到公司實控人無法拿出如此數量的自有資金。
不過,反過來想倘若真要輪到大股東各種籌錢、變賣資產,可能反倒容易引發更悲觀的市場情緒,被質疑公司發展是不是遭遇危機,淪落到要靠大股東自掏腰包”輸血”。
實際上,在有先手棋時先用先手棋,留足後手棋也是市場理性人的合理決策,公司管理層肯定會對此有所預判。當下如此低位的股價,減持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反而邊際下降了。
此外,面對股價大跌員工持股計劃需要補足的大窟窿,大股東在低位減持其實也並非沒有利益受損,更不是所謂的拿股民的錢兜底。本次減持套現9億,員工持股計劃如今預計浮虧超18億元,加上需要補足的兜底收益率,大股東着實要為這份員工持股計劃付出巨大代價。
單看18億這一預計浮虧數目,要知道整個A股市場2022年歸母淨利潤低於18億的上市公司就高達4972家,足以可見面對這一可能破紀錄的補償,實控人展現的積極兑現承諾的態度和行動力。
此外,這番減持下來,也一定程度説明大股東仍然有信心能夠承受的住將遭遇的市場波動。事實上,從減持公吿發布後,公司股價整體表現還算平穩。這也意味着,實控人的面臨的股權質押等各方面的壓力也一定程度得到了控制。小股東在這種減持帶來的波動下其實也並未有多大受損。
此次減持可以認為是公司繼續“以時間換空間”等待行情反轉的時刻。而站在當下來看,一系列好的跡象其實也已經出現。
其實從這份員工持股計劃受到市場質疑以來,東方雨虹也一直在積極展開回應,並用實際行動向市場傳遞信心。
如此前在2023年11月14日、11月15日,東方雨虹接連發布了“關於回購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吿”以及“回購報吿書”,用於後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回購報吿書顯示,擬使用自有資金3億~6億元回購公司股票,回購價格不超過32元/股,本次回購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10%,回購實施期限為期一年。
而在今年1月2日東方雨虹公吿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户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數量約為60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2394%,最高成交價為22.94元/股,最低成交價為18.4元/股,成交總金額約為1.22億元。
不可否認,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即便對於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行業洞察力的企業經營者而言,也很難在市場波動中做出精準的預判。
回顧東方雨虹的員工持股計劃,其初衷是為了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公司的發展,通過持股計劃將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緊密綁定。然而,這一計劃的實施時機卻遭遇了市場的劇烈波動,令其初衷與實際效果出現落差。
面對市場的大幅下跌,員工所期待的回報無法如期而至,這也很容易引發員工的不滿,並不利於公司長遠經營,因此企業經營者本着對員工負責的態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通過減持股份拿出資金為員工持股計劃兜底,也是合情合理的舉措。
站在當下來看,東方雨虹股價的非理性下跌或許也已經步入拐點。市場存在如下幾大認知差,值得重視。
其一,儘管深度綁定房地產行業,但防水行業的前景仍然可觀。
受到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市場對東方雨虹的未來業績呈現了一定的悲觀預期。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公司不僅僅依賴於房地產的增量需求。隨着存量建築進入翻新維護的高峯期,存量住房翻修正成為未來建築防水材料市場需求的重要驅動力。這種趨勢不僅在數量上決定了巨大的潛在市場,而且在品質和技術升級上也帶來了更高的要求,這為作為行業龍頭的東方雨虹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政策上來看,從2018年開始,國家已連續5年將改造老舊小區寫進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吿。與此同時,相關數據顯示,建於上世紀的房子佔比達到了35%,在城市這一佔比也接近32%,這説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地產市場的煥新改造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市場需求,而防水材料的應用將隨之受益。
對此,東方雨虹也表示公司在持續豐富產品品類、升級產品體系及營銷模式,提升公司在非房地產領域的市場佔有率;發力存量建築市場,大力發展舊房改造、城市更新等翻新修繕業務;積極拓展民用建材領域,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可見,單純以房地產市場的景氣來預判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也是片面的。
其二,防水行業頭部趨勢的強化預期。
伴隨過去幾年整個行業面臨的壓力,市場持續出清,為頭部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量。同時行業新規下,在擴容市場的同時亦為頭部企業帶來了利好。
此前住建部發布的《建築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範》自2023年4月1日開始實施,作為強制性規範,將對建築和市政工程防水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對於東方雨虹這類頭部企業而言,其在技術研發、品質控制等方面具備更強的實力,受益於政策利好,也將有助於其進一步加強對市場的掌控,擁有更多資源、更強的市場話語權,應對行業波動。
其三,房地產行業築底修復,資本市場復甦預期。
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直接影響了作為產業鏈一環的東方雨虹的市場表現預期。然而,市場對於房地產行業未來的修復信心正在逐步升温,一旦後續行業迎來複蘇,東方雨虹憑藉穩健的基本面有望在行業復甦浪潮中受益。
總得來看,在“生不逢時”的員工持股計劃面臨困境時,東方雨虹的大股東採取了減持的策略引發了市場的爭議,但回過頭來看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公司其實已經在多方面表達了對未來的信心,不論是此前採取的回購、乃至董祕的“搖旗吶喊”,奈何市場的波動並非能由企業經營者所掌控,股價升跌受多重因素的影響。
對於投資者而言,理性對待市場波動,審慎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是更為明智的選擇。企業經營者在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時,也需要靈活應對,採取合理的措施來穩定公司經營。隨着時間的推移,相信東方雨虹將能夠克服眼前的困境,迎來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