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A股市場“熱爆款”:虛擬電廠乘風起飛,板塊發力正當時?
今日颱風“泰利”突襲市場,港股直接歇了,A股則是萎靡不振,放眼望去“綠油油”一大片。
盤面上,遊戲、煤炭、醫藥、白酒、汽車、半導體股等齊刷刷下挫,唯虛擬電廠、電網設備、通信設備等少數概念逆市走強。
截止午間收盤,迦南智能20cm升停,萬勝智能升超15%,眾智科技升超10%,國電南自、華通線纜、積成電子升停,新聯電子、安靠智電等紛紛跟升。
消息面上,近日,《深圳市虛擬電廠精準響應實施細則》《深圳市虛擬電廠精準響應管理辦法》《深圳市虛擬電廠精準響應承諾書》等系列文件正式發佈,這是深圳虛擬電廠運行的首套指導性文件。
文件規定了深圳實時精準響應價格固定為5元/千瓦時,約為深圳市居民用電價格的8倍,有助於激發虛擬電廠運營商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達到電網實時調控的目標。
虛擬電廠概念起飛
當下,虛擬電廠之所以火爆走紅,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厄爾尼諾之下,高温警報頻頻拉響,多地最高用電負荷屢次刷新。
本月初,世界氣象組織宣佈,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預計今後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温將進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內出現創紀錄高温。世界氣象組織還預計,2023年7月到9月間出現厄爾尼諾事件並持續到年底的可能性為90%,而且至少為中等強度。
國內方面,炎熱天氣也席捲多地。國家氣候中心報吿顯示,今年6月全國平均氣温創下1961年以來第2高,並預計2023年盛夏(7月至8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及此,在持續的高温之下,電力供需迎來一輪大爆發。據國家能源局披露數據,今年1至6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30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其中6月全社會用電量77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梁昌新也曾公開表示,預計今年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可能超過13.6億千瓦,較去年有較大的增長。
另一方面,政策端的持續催化。五月中旬以來,《關於第三監管週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電力負荷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等政策接連發布。
上週(7月11日),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由此可見,隨着政策趨勢明顯,後續仍有望密集催化,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也正進入加速轉型期。
而在以上因素的共振下,虛擬電廠作為電力穩定供應的重要一環,也讓其迅速成為今夏A股市場的“熱爆款”。
發力正當時?
隨着虛擬電廠的爆發,那麼其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虛擬電廠整體市場空間有望達到723億元,到2030年其市場空間或將達到1961億元。
從二級市場來看,虛擬電廠概念的走強,也或將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虛擬電廠的產業鏈主要由上游基礎資源(分佈式電源、儲能、可控負荷)、中游系統聚合平台、下游電力需求方(電網公司、售電公司)三大環節構成。
來源:國金證券
國金證券認為,在新型電力系統加速建設的背景下,虛擬電廠作為協調分佈式資源參與電力交易和需求響應的重要調節手段,受益於產業政策和電網需求不斷加碼,有望迎來行業快速發展,建議關注:
中金公司也指出,預計到2025年,我國虛擬電廠可聚合資源空間或達到500GW以上。隨着電力市場不斷完善,商業模式有望改善。
在發展初期,看好虛擬電廠軟硬件需求放量,帶動相關廠商業績增長,長期來看關注盈利模式改善驅動虛擬電廠運營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