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條”迎優化!港A兩市地產股狂飆,機構:行業估值有望持續修復
7月11日,港、A兩市房地產概念股大升,截至發稿,A股金科股份、*ST新聯升超4%,津濱發展、海泰發展、京投發展、中南建設等紛紛上升。
港股市場方面,合景泰富集團升超5%,融創中國、龍光集團升超4%,雅居樂集團、中駿集團控股、佳兆業集團、富力地產、越秀地產等普升。
消息面上,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延長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期限的通知》,對去年11月出台的房地產“金融16條”中的部分政策進行延期。
兩部門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通知》延長有關政策適用期限,是綜合考慮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地產企業存量融資合理展期,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
“金融16條”期限延長
繼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後,房地產行業又迎一大利好政策。
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延長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期限的通知》,對“金融16條”中關於房企存量融資展期等部分政策進行延期,將適用期限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消息發佈後也迎來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延期有助於打消金融機構對房企新發放配套融資的部分顧慮,為房企提供適度寬鬆的融資環境,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對房企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
具體來看,此次政策延期主要涉及兩項內容: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項延期的政策也是“金融16條”中比較重要的兩條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要求各金融機構應按照文件要求切實抓好落實,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合理適度,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推動行業風險市場化出清,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對於此次政策的影響,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表示,着眼於引導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着陸,在因城施策原則下,各地未來在加大公積金購房支持力度、減免房地產交易環節税費、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等方面都將持續發力。另外,在延續實施保交樓專項借款支持計劃基礎上,不排除三季度增加額度、乃至推出新的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
投資機會漸顯?
今年以來,房地產板塊持續震盪走低,房地產開發板塊指數累跌14.29%。具體個股方面,*ST宋都、ST陽光城年內跌幅均超80%,ST粵泰、*ST嘉凱、ST泰禾等多隻帶帽ST地產股跌幅也均超50%。若不計算ST股,格力地產、新城控股、深振業A等股跌幅居前。
隨着今年疫情消散,一季度釋放積壓需求,全國樓市迎來短暫復甦。但進入二季度,銷售增長動力迅速減弱。克而瑞最新數據顯示,6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267.4億元,同比降低28.1%,單月業績增速由正轉負,6月業績規模低於去年同期。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企業非銀融資總額約4041.7億元,同比下降16.2%。其中,信用債同比下降7.0%;海外債下降34.6%;信託下降69.6%;ABS下降4.5%。
萬聯證券指出,2023年以來政策維持寬鬆,供求有望在收縮中實現均衡。房地產行業修復之路雖有波折,但是方向不會改變,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經濟修復過程中預計仍會受到政策的扶持,看好下半年行業銷售重新企穩,在供求收縮中實現新的均衡。建議關注財務穩健、銷售表現較好、土儲充足的國央企背景房企以及部分優質民營房企。
中信證券也表示,政策重點從逆週期調節轉向防風險,需求側有望在2023年底前走穩,政策的變化是符合行業實際情況的,也是有利於宏觀經濟行穩致遠的。預計全年房地產市場基本面兩頭高,中間低,2023年三季度有可能是全年基本面最為低落的時間點。建議投資者理性看待這種基本面的下行。當前的基本面下行預計既是行業面臨長期壓力的有序釋放,也料成為行業在2023年底銷售再次上行之前的必要調整。